法律問題解決

離婚諮詢
解析醫療糾紛處理流程及提告步驟,保障您的權益

解析醫療糾紛處理流程及提告步驟,保障您的權益


在台灣,醫療技術及照護指數常居全球之冠,但偶爾仍可聽聞民眾提告醫療糾紛案例,讓人感到不安。特別是一些耳熟能詳的案例,例如醫護人員於產房協助孕婦生產卻將紗布留於體內,或醫美施打微晶瓷卻造成單眼失明等,引起社會廣泛討論。那麼,究竟何謂醫療糾紛,遇到糾紛應如何處理呢?

1. 醫療糾紛的定義與成立要件
醫療糾紛的成立要件主要包括三大要素:病患有傷害、醫師有過失、有相當因果關係。換言之,當病患因醫療行為遭受傷害,而這傷害是由醫師的過失所導致,且兩者之間存在相當的因果關係時,方可談論醫療糾紛。

2. 醫療糾紛的認定標準
醫療過失的認定標準主要依據《醫療法》第82條,要求醫療業務在執行時應善盡醫療上必要之注意,且對於醫事人員的過失,以故意或違反醫療上必要之注意義務且逾越合理臨床專業裁量為限。此外,醫療機構也有負損害賠償責任。

3. 醫療鑑定流程
醫療糾紛案件發生時,醫療鑑定是解決爭議的重要一環。醫療鑑定分為兩階段:一是案件尚未進入訴訟階段,由衛生局進行調處,提供專業評析意見;二是進入司法程序後,由法院或檢察署函請醫審會醫事鑑定小組進行鑑定,以法律和醫學專業的角度對案件進行審議。

4. 醫療糾紛的證據保留
在面對醫療糾紛時,保留相關證據是至關重要的。重要的證據包括人證和物證。人證可由醫護人員、社工、看護等提供,而物證則主要是全本病歷,其中包括各項紀錄、報告、檢查和檢驗結果等。這些證據在後續鑑定過程中發揮著關鍵的作用。

5. 醫療糾紛的申訴管道
遇到醫療糾紛,有多個申訴管道可供選擇。首先,可以在院內進行申訴,與醫院社工、醫事人員或行政部門協商解決。若無法在院內解決,可轉向第三者調解,向衛生局、醫師公會、鄉鎮市公所等單位提出調解申請。最後,若仍無法達成共識,可考慮提起訴訟,向司法單位進行法院調解或訴訟程序。

6. 律師在醫療糾紛中的角色
在醫療糾紛中,律師的協助至關重要。由於醫療涉及高度專業領域,普通民眾難以理解醫學知識和法律程序。因此,尋求具有醫療專業背景的律師協助,能夠提供專業的意見、評估案情並提供合理的解決方案,有助於維護個人權益。

7. 醫療事故的預防和提升病患安全
除了處理醫療糾紛的程序外,更重要的是預防醫療事故的發生,以提升病患安全。醫療機構應該積極實施品質管理體系,強化醫療人員的專業訓練,加強溝通與協同作業,以降低醫療事故的發生率。同時,加強對病患的告知和教育,讓病患更加理解治療過程,並提高其對醫療的信任感。

8. 社會對醫療倫理的關注
醫療糾紛背後常常牽涉到醫療倫理的問題。社會應該加強對醫療倫理的關注,推動公開透明的醫療體系,提倡醫護人員與病患之間的良好溝通和互動。這不僅有助於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,還能夠促進整個醫療體系的進步和提升。

9. 政府監管的角色
政府在醫療體系中扮演重要的監管角色。加強對醫療機構的監督,確保其符合法規標準,是防範醫療糾紛的有效手段。同時,政府應建立健全的醫療法規體系,不斷修訂和完善相關法律,以因應社會和醫療環境的變化。

10. 提升醫療消費者的法律知識
病患作為醫療消費者,應該提升對醫療法規的認識和理解。透過醫療知識的普及和法律教育,能夠增強病患對自身權益的保護意識,使其在面對醫療糾紛時更具主動性和法律素養。


面對醫療糾紛,了解相關的法律規定和處理流程是非常重要的。透過合理的申訴管道、醫療鑑定流程以及律師的協助,可以有效保障個人在醫療過程中的權益。醫療糾紛雖然不時發生,但透過正確的處理方式,有助於維護醫患關係,並確保公平公正的解決爭議。